发布日期:2025-07-17 21:22 点击次数:102
“百里黄金地配资炒股平台皆,江南聚宝盆”
曾背负“光灰城市”印记的黄石
以一场绿色革命
惊艳亮相全国首档双碳栏目
《大家来说碳》
这座老工业基地的破茧蝶变
为长江经济带编织出一条
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耀眼“绿丝带”!
一
转型成效:数据亮眼,生态质变
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郭宝
展开剩余92%分享的数据
展现了黄石绿色转型的成果
▼
经济与节能双赢: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综合能源消费量降2.5%,产值单耗降13.3%,单位GDP能耗降8.5%(降幅全省第一),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
生态环境跃升:5个国控断面水质100%优良,PM2.5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成为湖北唯一进入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前20的城市。
二
产业焕新:四大路径驱动低碳转型
黄石的绿色转型
核心在于产业变革
▼
推进传统产业低碳转型
·完成技改投资520.7亿元,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9万吨、煤炭产能135万吨。
·2024年42家企业在中碳登完成碳履约交易4337万元(全省第三),排污权抵质押融资规模全省第一。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实现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诊断全覆盖,2024年完成54家企业诊断、97个绿色化改造项目。
·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3家、绿色园区1个,省级绿色工厂29家。
构建新型能源供给体系
800千伏特高压工程落地,建成湖北首座地市级虚拟电厂——磁湖电厂(2024年5月投用),可再生能源装机189万千瓦(占比44.6%)。它聚合散落清洁能源,储备超24万千瓦调节能力(相当于一组大型火电机组),累计交易电量148.5万千瓦时,交易电量和金额均全省第一。
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2025年3月成功接电)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湖北唯一),是全国首个岩穴储氢科研攻关项目,构建千亿级新型氢能产业及氢能矿用机械产业链,对推动黄石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工业资源循环利用
·“无废城市” 建设推进,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84%,完成造林 32 万亩、国储林 8.6 万亩,绿色矿山数量全省第二。
·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标准。
三
模式创新:矿山重生与城市变革
黄石的转型智慧
体现在矿山治理和固废管理创新
▼
绿色矿山创建与生态蝶变
石海变绿洲典范: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矿冶大峡谷”,曾是“亚洲第一采坑”。仅从1890年至2000年的百余年间,累计采出1.3亿多吨铁矿,生产出32万多吨矿山铜,最终形成了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亚洲第一天坑”。
为修复生态,黄石将工业遗址变文化公园。从上世纪60年代起,技术人员历时20年探索,成功在废石场种植豆科类刺槐。2005年7月23日,黄石矿山公园成为全国首批、湖北省首座国家级矿山公园。
湖北省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兴才在节目中谈到,“亚洲第一采坑”变为“亚洲第一硬岩复垦林”是黄石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当政府决心与市民行动同频共振,长江经济带的绿色转型就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系统推进:矿山数量从2015年328家减至163家,探索公园型、智慧型、生态型、无废型绿色矿山模式。目前全市89%在产大中型矿山达省级以上标准,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数量居全省第二。
“无废城市”经验
·出台全市首个固废地方标准,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零填埋(处理能力1900吨/天)。
·相关短视频获评人民日报海外网“无废城市中国故事”十佳优秀案例。
·创新建立固体废物利用“厂内+厂外”双循环、钢铁行业“自产自消”等“黄石模式”,年资源化利用产值6亿元。
四
企业样本:科技赋能,降碳增效
传统与现代工业碰撞绿色火花
▼
大冶有色冶炼厂(1957年建):曾以世界上最大、单炉运行时间最长的澳斯麦特反应炉和巅峰时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粗铜产量闻名,如今建成国内首条“一键摇炉”智能系统,成为全国远程集控示范项目,绿色低碳发展年增效超1.2亿元。
弘盛铜业:全球第一座全流程全覆盖全要素的智能化铜冶炼工厂,“双闪工艺”年减能耗 7 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 18 万吨,相当于植树 4 万棵。
五
制度护航:碳市场与普惠并进
黄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斌
介绍制度创新
▼
推动碳市场建设: 依据国家及省级条例,纳入碳排放履约企业42家,履约率100%。
探索个人碳普惠: 上线“碳绘黄石”平台(继武汉“武碳江湖”后湖北又一重要平台)。
对接中碳登: 寻求在碳监测、核算、配额管理、生态碳汇等领域合作,应用大数据+AI实现碳的数智化治理。
六
专家点评:贡献湖北双碳智慧
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方文:黄石在生态环境改善、清洁能源替代、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将节能降碳延伸至生活端,打造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示范样板。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巍: 黄石依托矿冶底蕴创新发展,推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B级及以上企业数量全省前列)。长乐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全省唯一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形成紧密绿色闭环,是产业集群绿色协同发展的优秀范例,“黄石模式”具示范价值。
从“光灰”到“光亮”
从矿坑到绿洲
黄石的绿色转型之路
是决心、智慧与行动的结晶
它证明工业文明与生态保护可以共生
黄石,长江南岸的“绿丝带”
正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照亮前路
精彩节目回看一
《大家来说碳》
一起“碳”索 绿满黄石“双碳”之路
精彩节目回看二
《大家来说碳》
黄石:编织幸福“绿丝带”
来源 | 黄石广播电视台
本期编辑 | 曹晓燕 本期审核 | 董瑾瑜
本期终审 | 王 勇 本期监制 | 陆 冰
黄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出品
商务合作 | QQ505491673配资炒股平台皆
发布于:湖北省
Powered by 证券配资门户网站_实盘炒股配资门户_专业配资杠杆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